见远,卓不群

微尔仪表以客户为核心,以质量为立业之本

关注自动化技术行业发展,专注自动化控制技术前沿

Pay attention to the development of automation industry, focus on the cutting edge of automation control technology

 成都微尔仪表有限公司官网

Chengdu WeiEr Instrument CO. LTD.

人形机器人产业爆火的当下,市场机遇与竞争格局如何演变?

成都微尔精工首页    新闻中心    人形机器人产业爆火的当下,市场机遇与竞争格局如何演变?

随着人工智能、仿生材料与精密制造的飞速发展,人形机器人正从科幻想象跃入现实赛道。有望成为继计算机、智能手机、智能汽车后的颠覆性产品,深刻变革人类生产生活方式,重塑全球产业发展格局。有数据统计,2024年全球人形机器人产业规模约为34亿美元,较上年增长57.41%,2025年全球人形机器人产业规模将达到53亿美元,2028年达到206亿美元。这一数据背后,不仅是技术积累的质变,更是人类社会对劳动力替代、效率革命的迫切需求。

特别是人工智能和机器人技术的深度融合为人形机器人的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作为机器人领域的“皇冠明珠”,人形机器人因其复杂性和多学科交叉的特性,成为技术创新的前沿阵地。然而,尽管我们在过去几年中见证了显著的技术进步,但要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人力替代者,仍需克服诸多技术和工程上的瓶颈。

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工业机器人与AI应用市场之一,正迅速成为人形机器人技术创新和商业化落地的重要推动者。本文通过整合人形机器人产业链上的三家知名企业(雷赛智能、埃莫机器人、伟景智能)的深度对话观点,共同探讨人形机器人的技术突破、应用前景、市场机遇以及未来发展趋势。

技术突破与挑战:迈向真正“智能”的第一步

运动控制、环境感知和人工智能等领域,人形机器人已经迈出了重要一步,尤其是在AI算法和硬件成本优化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进展。然而,技术突破的背后依然隐藏着许多未解的难题。例如,在实际应用场景中,如何确保机器人在动态环境中的稳定性和灵活性?如何通过数据驱动的方式提升其学习能力?这些问题不仅关乎技术本身,更决定了人形机器人能否真正走向商业化和普及。

花瓣素材_科技风系列创意合成-机器人工作通用背景素材_193609729.png

伟景智能创始人&CEO董霄剑指出:“近年来,人形机器人最大的突破在于人工智能与机器人技术的深度融合。”他进一步解释道,通过深度学习和强化学习等算法,机器人能够从大量数据中学习知识,并不断优化自身行为策略,从而更好地完成任务。此外,基于多模态大模型的人形机器人还能理解人类的语言、手势和表情,实现更加自然和高效的人机交互。然而,他也提到,当前技术仍面临多重挑战,特别是在精细动作控制、长时间运行稳定性以及复杂环境下的感知精度方面。

Elmo华北区业务拓展经理赵毅从运动控制的角度补充道:“目前绝大部分人形机器人厂商都在使用EtherCAT总线进行通讯,而Elmo的驱动器可以做到10kHz,即100us的cycle time,且近乎零延迟时间。”这种高性能驱动器为复杂运动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但他也坦言,人形机器人全身自由度众多,力控和多传感器融合感知的要求极高,这对硬件性能提出了严峻考验。

雷赛机器人总经理王岗从硬件国产化的角度提供了另一视角:“绝大多数硬件已实现国产化,成本大幅降低,已经完全可实现10万元以下甚至更低的硬件成本。”他认为,随着硬件成本的下降和技术成熟度的提升,人形机器人正逐步向大规模商用迈进。但他同时提醒,人工智能技术(大脑)在计算速度、成功率和能耗等方面仍面临挑战,尤其是数据获取和训练难度较大,这限制了其在真实场景中的表现。

可以看出,技术突破是人形机器人发展的核心驱动力,但从实验室到实际应用的普及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无论是运动控制的精细化、环境感知的可靠性,还是人工智能的学习能力和决策效率,都需要进一步优化。只有将这些技术难点逐一攻克,才能为人形机器人的广泛应用奠定坚实基础。

应用前景与市场需求:谁将成为下一个爆发点?

随着人口老龄化加剧、劳动力短缺问题日益突出,以及消费级AI硬件的快速普及,人形机器人正迎来前所未有的市场机遇。从工业生产到家庭服务,再到医疗护理,这一新兴领域正在迅速渗透至各个行业。然而,不同市场对人形机器人的需求存在明显差异,哪些领域会率先迎来爆发式增长,又取决于技术成熟度与市场需求的契合程度。

花瓣素材_人,自动的,未来,四肢,水平画幅,绘画插图,一致,部分,技术,手指_1663976.jpg

王岗从市场路径的角度进行了详细分析:“人形机器人的应用将首先集中在相对单一的场景,例如科研院所购买机器人作为测试平台,然后逐步扩展到危险性较高、需要柔性制造的工业场景,最后进入普通家庭。”他认为,这一渐进式的发展路径反映了市场需求和技术成熟度之间的平衡关系。

从目前的趋势来看,人形机器人在To B端的应用已经开始显现成效,例如制造工厂内的物品搬运、上下料和质检等简单重复任务。然而,真正具有广阔潜力的市场可能在于To C端,特别是家庭服务和医疗保健领域。这是因为这些场景不仅需求明确,而且用户支付意愿较强,一旦技术成熟并实现规模化量产,成本将进一步降低,从而打开更大的市场空间。

董霄剑认为:“人形机器人在家庭服务和医疗保健领域的需求增长最快。”他分析道,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节奏的加快,家庭服务机器人可以帮助承担家务劳动、照顾儿童等任务,满足现代家庭的便利需求。同时,具备情感陪伴功能的机器人还能缓解独居老人和儿童的心理孤独感。“而在医疗保健领域,”他补充说,“人形机器人可以提供24小时不间断的服务,包括日常护理、陪伴老人和协助康复训练等,有效缓解护理人员不足的压力。”

赵毅进一步预测:“诸如迎宾、导览、酒店餐厅配送、养老护理、家庭服务等场景可能会在未来5-10年内迎来规模化应用的大爆发。”他以特斯拉Model S到Model 3的过渡为例,说明规模化量产带来的成本下降将是推动市场普及的关键因素之一。他还强调,随着AI技术的快速迭代,人形机器人将具备更高的智能化水平,从而能够胜任更多复杂任务。

在小编看来,人形机器人的发展本质上是一场关于“技术如何更好地服务于人”的探索。无论是工业生产中的劳动力替代,还是家庭服务中的情感陪伴,抑或是医疗护理中的精准操作,人形机器人都在试图填补人类社会的空白。然而,这场探索并非一帆风顺。正如三位专家所言,技术的成熟度、成本的可控性以及市场的接受度,仍是制约其大规模商用的关键因素。这提醒我们,人形机器人的未来不仅仅依赖于技术的进步,更需要企业、市场和社会的协同努力。

市场竞争与未来趋势:谁能笑到最后?

人形机器人产业的爆发,为传统工业自动化厂商打开了“第二增长曲线”,但也引发了激烈的市场竞争。从零部件供应到系统集成,再到核心技术研发,各企业纷纷布局,试图抢占这一蓝海市场的制高点。

当前的人形机器人市场呈现出多元化竞争格局,既包括传统的工业机器人厂商,也有科技巨头、互联网企业和初创公司加入战局。这种跨界竞争使得市场充满活力,但也增加了不确定性。对于传统厂商而言,如何利用自身在硬件制造和系统集成方面的优势切入新赛道,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而对于新兴企业来说,则需要在特定场景或技术方向上建立绝对的核心竞争力,以避免被市场淘汰。

花瓣素材_机器人在数据中心行走的三维渲染_149045798.jpg

赵毅分析,人形机器人产业极大地推动了无框力矩电机、空心杯电机、编码器等核心零部件的需求。他认为,当前市场竞争激烈,但尚未形成绝对的领跑者,各企业在研发路径、行业标准等方面仍处于探索阶段。他呼吁企业应聚焦某一领域,打造独特竞争力。

然而,随着技术的不断演进,零部件供应商也需要不断创新,以满足下游客户对性能和成本的双重需求。王岗同样认为,传统工业自动化厂商在人形机器人领域具备天然优势:“依托成熟应用并不断发展的高性能运动控制、驱动、电机、减速器技术,可以在人形机器人的‘身体’硬件及‘小脑’运动控制上获得广泛的市场机遇。”他指出,客户希望获得性能优越、稳定可靠且价格适中的解决方案,而这正是传统厂商的优势所在。

人形机器人市场的快速增长为各类企业提供了新的增长点,但也加剧了竞争压力。要想在这一领域站稳脚跟,企业必须在技术研发、产品性能和市场定位上建立差异化优势。只有那些能够准确把握市场需求、持续创新并降低成本的企业,才能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中脱颖而出。伟景智能深谙其道,董霄剑表示,公司将在机械结构设计、运动控制算法和智能交互技术等方面持续发力,力求在复杂环境下的运动稳定性和操作精准度上取得突破。

人形机器人的未来图景与无限可能

人形机器人正处于技术突破与市场应用的关键节点,其发展潜力不可估量。随着技术的不断成熟和成本的逐步降低,人形机器人将在未来几年内迎来更广泛的应用和更深远的影响。你不妨大胆地想象与憧憬,一幅充满希望与可能性的画卷正徐徐展开。

花瓣素材_科技风系列创意合成-机器手操作通用背景素材_193610731.png

在谈及未来时董霄剑提到:“人形机器人将具备更强得多模态理解、生成和关联能力,在复杂场景任务中表现出更好的泛化能力。”他进一步指出,材料创新和能源支持方面的突破,如液态金属关节和固态电池技术,将为人形机器人带来全新的发展维度。这种技术进步不仅会提升机器人的性能,还将推动其走向轻量化、高效能的新阶段。

赵毅大胆预测:“人形机器人智能化水平会大幅提高,具备像成年人一样的自主学习、感知理解和良好的运动能力。”他畅想未来可能出现能源与人造肌肉纤维及仿生皮肤高度拟合的新构型,这将使机器人更加贴近人类的形态和功能。这种仿生学的进步无疑将彻底改变我们对“机器人”的传统认知。

王岗总结道:“未来5到10年,运动控制技术不断进化,硬件成本降低同时可靠性提高,有可能出现通用机器人大模型,机器人开发时间快速缩短,就能从工业往家用领域大范围应用。”他的观点揭示了一个重要趋势——人形机器人将不再局限于特定场景,而是通过模块化设计和通用化平台,实现跨领域的广泛应用。

三位专家的未来预测共同指向一个方向:未来的机器人将拥有更强的智能、更高的灵活性以及更广泛的适用性。这些技术进步不仅将推动人形机器人进入千家万户,还将在工业4.0时代成为智能制造的核心力量。更重要的是,它们将帮助人类应对老龄化、劳动力短缺等社会问题,为人类创造更多的价值与便利。

在这个充满机遇与挑战的时代,人形机器人象征着科技服务于人类的美好愿景。它不仅是一种技术革新,更是社会变革的催化剂。未来,当一台人形机器人能够像人类一样灵活地完成任务、感知环境并与我们自然交互时,它将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未来已来,星辰大海,正在召唤!让我们拭目以待。

 

转自:中国工控网http://www.gongkong.com/news/202503/441267.html

2025年3月26日 09:50
浏览量:0
收藏